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时间:2024-10-15 16:02:44
【精选】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精选】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说课稿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1

我执教的是苏教版第四册第一课《春雨》,这首诗歌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所作,原题为《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其中的前四句。一二两句写春雨发生的时令,传达赞美之情。三四句描写了春雨的特征,具体写好。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自古以来,描写春雨的诗文成千累万,杜甫的这首诗歌可以说是其中的上品。诗人用洗练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形象而又准确地描绘了春雨的特点和作用,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本诗时,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和春天有关的图片,勾起学生对美好春天的向往,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先解释诗题,简介作者。接着初读诗句,学习字词。在初读全诗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字词,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提示学生,逐句诵读领会,再联想全诗大意。熟读成诵,体悟意境。最后,教学生字,并指导书写。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没有达到预期目的。教学本课之后,我想还可以适当拓展。如让学生看图说话或运用古诗进行说话练习。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2

说教材:

现在我要说的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八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寓言二则》中的第二则寓言《守株待兔》。这是学生接触到的第四篇文言文寓言。应该说文言文寓言同古诗一样都是古人给我们留下的文学经典。语言简练却耐人寻味,给人以深刻的警醒。

《守株待兔》这则寓言主要通过种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只撞的兔子,他就丢下锄头整天守着树桩等待撞的兔子的事,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告诉人们不要不劳而获,不要心存侥幸,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我觉得这个小故事应该在学生心中深留印迹的是对什么事不能存有侥幸心理,也不能有不劳而获的想法,要凭自己的劳动去生活。

说学情:

对于文言文寓言,学生并不陌生,对于学文言文的方法学生可能也知道,但如果抽出来问他们什么是文言文寓言,可能有部分学生不太清楚,所以作为文学经典的一种特殊体裁有必要让学生明白,尤其是学习的方法,更应该让学生清楚。我觉得这一学法对学生的终身都是受用的。因此课前的调研很重要。如果学生表达不清,我将和学生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寓言《滥竽充数》为例,跟孩子们共同回忆什么是寓言,什么是文言文寓言,学文言文寓言分几步走,怎么样读出韵味?这样也为学生学习《守株待兔》乃至今后的文言文寓言奠定基础。

说目标、重点、难点:

课是上给学生的。学生学什么要依纲扣本。对于文言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只是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由此可以看出重在理解与记诵。根据我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本节课将完成三项目标:

1. 学会3个生字及新词,尤其是“冀”“为”“颈”的读音。

2. 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古文,尝试背诵。

3. 结合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懂得不要心存侥幸,不要不劳而获,要靠自己的劳动去创造美好的生活。并尝试运用。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这一培育一指导恰恰是我们教师所做的,这一理解一运用恰恰是学生要做的。要想让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要想让他们热爱我们的语言文字。我们就要把死板的文字激活,让他们充满生机、充满情趣。正如叶澜教授指出:“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命的涌动。”因此,这节课的重点就是让“守株待兔”这个成语在学生心中烂熟于心。也就是重点指导学生结合注释、插图、想象理解寓言内容。由于守株待兔的现实价值学生可能感受不到,或没有接触过,在运用上将是这节课的难点。

说教学流程:

为真正地让学生享受读文言文寓言的乐趣,感悟其中的道理,并对其产生阅读的兴趣,这节课将从以下几环节进行:

一、课前谈话亲近古文

之所以把这一环节展示出来,就是觉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相当重要的。课前我激励孩子们跟文言文亲近、回忆读出韵味的方法都是在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同时也为学习新课奠定学法基石。

二、 谈话导入,揭题解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上课我将出示所学的寓言插图,让他们猜成语,在师生共板课题后,追问“株”和课题的意思,对守株待兔的表面意思有初步了解。在询问作者后,与生交流有关韩非子的相关内容。短短几分钟,学生对作者和课文有了大概的了解。

作为一篇文言文寓言,首先要做的是读出韵味。

三、初读课文,读出韵味

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课文是阅读的基础。面对文言文,句子中的自然停顿是有一定难度的。就这篇课文来看,难读的句子有三处:一是:折颈而死的颈易读错。二是“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中的“耒、冀”的读音以及这句话的断句。三是:而身为宋国笑的为的读音。基于这样的猜测,在让学生读文前,我先对这三句话进行指导,强化字音。其中第二句是处理的重点,因为这句中不仅有两个生字,而且在断句上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很难读对。

因此对这一句将做重点指导。课堂是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一切的指导均在平等对话中完成。对于这句我先找两名同学来读,然后直接告诉他们,这句应该这样读,相信学生能根据提示正确断句,在自由读、指名读中加强断句,然后告诉他们:为什么这样读,理解了就清楚了。接着学习两个生字。对于“耒”先让学生谈了解,然后我再出示图片配以讲解,并告诉他们现在耒已演变成了部首,在回忆带有耒部的字中感受这样的字与农具和耕种有关。在学“冀”字时,在与“翼”区分后,从字理上

帮助学生区分二字,这样学生不仅对这两个字印象深了,还对字的来历产生兴趣。我们的汉字是很丰富的,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也是语文课的一大任务。我们的语文课就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相信对字来历的理解将在学生心中留下印象。

在消除了字音、断句的障碍后,在让他们读出韵味,等于给他们搭建了读书的台阶。在展示朗读时让孩子们到前面去读,这样既给孩子一次展示、锻炼的机会,又给其他学生提供一次很好的欣赏时机。读书在享受乐趣,欣赏也是一种乐趣。

在学生能很好的读文后,接下来就是了解这个小故事。

四、理解句意,感悟道理

教参提示我们:教学文言文寓言,应包括三重任务:一是了解一些文言词汇的意思,培养学生阅读短浅文言文的能力。二是理解语言的内容。教学中让学生在逐句读懂的 ……此处隐藏6645个字……的基本教学环节是看——找——读——感悟——联系实际。在实施的过程中,基本实现了,只是有些教学环节连接不够好。比如说学生在找出月亮的心愿后,适时出示,学生通过朗读比较,就能更深入地领悟思想内涵。这一环节被我省去了,导致重点有点不突出了。其二,在指导分角色朗读时,指导不到位。有些学生连妈妈和珍珍的话都分不清,就急于让他们分角色朗读,有点像是走过场,从而没有达到预期的朗读效果。

二年级语文说课稿 篇6

今天,我说的《动物过冬》是浙教版六年制第三册中的课文,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说:

一、基本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我们现在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因此语文课程要“加强综合性,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在语文课程中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动物过冬》这篇课文正是能体现上面理念的一个好例子。

二、教材分析:

本课写的是一个关于动物过冬的童话故事。这篇童话故事通过写小蚂蚁找朋友的经过,告诉我们小蚂蚁、燕子、啄木鸟、黄莺和青蛙过冬的方法,从而让学生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方式,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

课文共有4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小蚂蚁找不到朋友,觉得奇怪。第二自然段写啄木鸟告诉小蚂蚁、黄莺、燕子到南方过冬,它自己继续消灭害虫。第3自然段写青蛙准备冬眠。第4自然段写小蚂蚁准备过冬的粮食。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过冬的方式。

4、会在课外查找有关动物过冬方式的资料。

针对上面的目标,我确定用三课时来完成。

我这里选的是第一课时。这课时要学的是第1、2自然段,为此我制定了以下3个子目标:(1)学会生字“周、静、悄、忽、消”,理解词语“静悄悄”“忽然”“四周”“声音”“消灭”。(2)会正确朗读课文。(3)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欣赏一些有关候鸟的图片,并能自己查找一些有关动物过冬的知识及资料。教学的重点是理解句子“树林里变了样,满地是落叶,四周静悄悄的。”并随文理解“静悄悄”“忽然”等词语意思。教学的难点是“朋友们都到哪儿去了呢?”这个词句及第二自然段中啄木鸟与蚂蚁的对话的理解及朗读训练。

三、教学方法

在阅读课堂教学设计中,方法的设计是十分重要的。教育是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是“伟大事业,人的命运决定于教育。”(别林斯基语)无疑具有高度科学性和艺术性,自然也就更应该讲究方法。根据新课程推出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我选择了一些个人认为比较合理的教学方法,以下作简略介绍。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一)以题统文法设计。

讲读不仅从课题入手,而且始终抓住课题,统摄全文,使讲读精要,条理清楚,环节紧凑,学生理会深切。

(二)诵读法设计。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运用多种形式的读来达到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进行语言训练的目的。

(三)直观法设计。

根据课文内容,借助现代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冬天的树林”、啄木鸟与小蚂蚁的图片,啄木鸟啄树的声音等感性材料,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开展丰富的形象思维活动,加强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四)表演法设计。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分角色表演,充分从情感上熏陶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效地进行语言训练,培养表演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五)文本扩展法设计。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的教学活动就是借课文中的“例子”,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爱好,从而学生的思维。这篇课文显而易见,是让学生了解动物过冬的方式。因此,我在课后设计了学生搜集资料,小组汇报的形式,这样做一者准备初步培养学生的信息吸收能力,二者也是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合作学习方式具体地运用。

四、教学基本流程:

每一次学习新的课文,课题其实早已被学生所熟知。所以虽然在设计时我也曾想过多种方式来揭题,最终我还是采用了直接揭题的方式,这样既节省了时间,直奔主题,又符合当时的情境,因为学生早就知道他们今天要学的课文题目是《动物过冬》。

在出示了课题以后,我让学生对课题进行了质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要注重探索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要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抓课题进行质疑是低年级学生可以尝试的一种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方式?)。问题出来以后,我就将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形成探究的主题即“动物是怎样过冬的”。然后请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己去课文中寻找答案。

在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时,我利用课件,先出现一只小蚂蚁,向学生介绍“大家看,谁来啦?――这是一只好奇又好问的小蚂蚁,它来到树木里发现了什么?”然后出示树林图,让学生说变化,随机出示句子“树林里变了样,满地是落叶,四周静悄悄的。”让学生读读并教学生字“静”,词语“静悄悄”,并进行朗读指导。满意以后过渡:“小蚂蚁发现树林里静悄悄的,他会怎么想?”并随机出示句子“朋友们都到哪儿去了呢?”进行朗读训练。课件在教学当中真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课件上的一个个句子的出现,使朗读的重点与难点得到了真正的落实。

学习第2自然时,老师过渡:“树林里静悄悄的,朋友们都上哪儿去呢?小蚂蚁正在想时,听到了(课件:出示“笃笃笃”的声音),大家看,谁来了?”自然的过渡衔接,把大家带到了这个童话的情境中。学生在老师的稍微点拨下读(1-2句),接着老师设计了“忽然”的词意理解,设计一个语境接下半句:“有一天,我在马路走着走着,忽然________。”让学生大面积地进行说话训练。回到文本时重点理解“喊”字,并抓住喊字进行对话训练。为了增强训练过程的趣味性,我运用了多种朗读方式:自由练读,男女分角色,同桌对话,师生对话、评价,再分角色带上头饰表演读等等。本教学片断采用体验性学习方式,把语文训练与学生自我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先让学生读中体验,把自己置身于角色之中,然后再加以适当的点拨,抓住提示语“喊”,进行分角色表演,让学生进入情境体验。这样,学生读书是靠自己去读懂,在读中自己领悟语感,而不是靠教师讲懂。

在多次的读以后,我问:“听了啄木鸟的话,小蚂蚁明白了什么?”学生就会把自己读书所体会到的东西一一作出陈述,这时我介绍候鸟、留鸟的一点知识,并向学生展示我在网络上查找到的候鸟的图片。

好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图片展示的目的在于抛砖引玉,使学生引起对动物过冬方式的兴趣,激发查找资料的愿望。所以布置作业时,我设计了一个关于查找动物过冬知识及资料的作业。

五、板书设计:

因为这篇科普知识,简单易懂,内容上并没有什么不可理解的东西。在本节课中,除了几个词语,其它的基本上在课件上演示,我板演的就是几个要重点理解的词语:“静悄悄、忽然”。

《【精选】二年级语文说课稿范文合集六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