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论文

时间:2024-10-15 16:07:50
数学教学论文(15篇)

数学教学论文(15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是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学教学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数学教学论文1

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

二、教学中要“用活”教材

三、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予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后继行为产生影响。他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自我提问

自我提问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我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行动研究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教学诊断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与小组“头脑风暴”的方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并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数学教学论文2

【摘要】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数学教学方式实现了快速转变。其中,面向学习成绩差异较大的全体学生而采取分层教学的具体方案在各中学逐渐形成,以增强学生学习目的性和积极主动性。分层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兴趣、锻炼其数学学习能力、提高其学习成绩等都具有积极的作用。在现代中学教育中,以数学课堂为应用场景,探讨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方法、策略等,将有助于积累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实践经验,帮助数学教师改进教学模式,促进全体学生学习成绩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数学教学;分层教学;学习兴趣

一、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分层

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层次是教师开展分层教学的关键所在。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我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之前开展了大量的调查工作,为对其进行分层教学提供依据。主要是对班里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当前数学知识水平、遇到的问题、学习能力等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并结合学生在日常学习和自习过程中的表现对其进行层次划分。其次,将学生确定为三个层次,将那些学习成绩很好、自我控制能力极强、对数学知识拥有较强烈的学习兴趣的学生确定为层次A,将那些学习成绩中等、自我控制能力一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一般的学生确定为层次B,将那些学习成绩较差、自我控制能力差、对数学知识学习兴趣较弱或没有兴趣的学生确定为层次C。主要的做法是,科学设计层次教学划分标准,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邀请学生们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按要求选择选项;然后根据我所掌握的学生情况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合理调整。再次,对于处于层次B和层次C的学生,我会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端正其学习数学的态度,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使其以心情舒畅、兴趣浓郁的状态按照自己设计的不同层次教学模式或方案进入到学习状态。最后,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具体表现,不断调整三个层级的学生,这一点是必须事先向其进行说明的,通过有效的激励措施和鼓励机制,充分调动那些学习成绩差、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迎头赶上。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之后,我会对三个层级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积极性等指标进行问卷调查和测试,并邀请其参与分层教学方案的经验总结和问题分析中,进而做出分层教学的优化调整。在整个分层教学过程中,需要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获取反馈的各种表现和心态,为分层教学的开展提供依据。

二、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分层

对于分层教学,合理确定教学目标很有必要。课堂教学目标可以帮助教师科学设计分层教学任务和具体内容,并围绕目标开展各种教学手段、技巧的运用,也是数学教学的最终归宿点。那么,要想确定一个科学合理且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在灵活把握现有数学教学大纲及任务的基础上,立足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将教学目标设定为基本教学目标和较高教学目标两个层次。我在分层教学实践中以“直角三角形习题课”为例,针对分层教学方案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一是基本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可以根据图形快速识别直角三角形的三个性质,并能够对其进行解题应用。二是较高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完全掌握并了解直角三角形相关知识点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灵活运用,可以熟练解决各类直角三角形相关的习题;并掌握一些 ……此处隐藏22151个字……

2融入到数学习题的中

在高职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习题课作用的发挥,高职数学习题课是高职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课堂教学的进一步深化,它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课堂所学的知识而且对于发展数学思维的训练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从学生接触数学这门课程开始,做习题一直是学习数学、提高数学成绩的有效手段,甚至在数学中还存在“学数学的最好方式是做数学。”然而目前在高职数学教材的习题中涉及数学应用的问题较少,即使存在,也是一些拥有具体答案的问题,这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很不利。所以为了为了弥补这一缺陷,老师在设置数学问题是尽量选些实际应用的题目,来做建模示例。另外,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可以设置一些具有实际性、趣味性及开放性的习题,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对于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在这里可以采用“学生教,老师和学生一起学”,通过让学生当“老师”,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此外让学生感觉上数学课是一种享受的过程

3融入到数学考核中

传统的考试形式单一,学生和老师准备的单一枯燥,而且内容具有片面性,不能将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出来,尤其是学生。现如今更多地提倡“创新教学”,因此,闭卷考试再也不作为评定成绩的唯一方法,对于考试的评定应能充分体现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例如可将试题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基础知识,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而另一部分则是一些较为实用性的开放性试题。通过这两部分的试题不仅能考查学生理论的综合知识能力,还能在开放性试题中挖掘学生的潜力。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把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融入到高职数学教学中是创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通过实践,数学建模思想的应用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掌握高职数学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另外在当今的理工大学中数学的应用意识和数学建模能力已成为其大学生的基本素质,随着数学建模对高职数学教学的意义逐渐深入研究,可以看出数学建模思想在提高职高的学生数学素质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数学教学论文15

摘要:对于小学生而言,关于π的计算比较繁琐,学生往往容易出现差错,计算准确率极低,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自信心不足,形成学习障碍。熟记2-9π的值,掌握简便竖式技巧,应用“最后算π值”的策略,将会降低计算频率和难度,使学生乐学易学,计算准确率明显提高,从而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在学习圆、圆柱和圆锥有关知识时,即使较好掌握了计算公式及解题方法,由于π(小学取值3.14)参与计算,比较繁琐,学生计算过程中往往出现差错,准确率极低。使得学生学习兴趣降低,自信心不足,形成学习障碍,造成学生害怕计算,厌恶学习的心理,出现事倍功半的困境,使得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笔者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实践过程中总结出关于π的计算策略,不妨一试。

关键词:熟记π值竖式技巧最后算π事半功倍

首先要熟记2-9π的值。在六年级上册学习《圆》单元中,在认识了π,学习圆的周长、面积时,先让学生熟记2-9π的值,即:2π=6.28,3π=9.42,4π=12.56,5π=15.70,6π=18.84,7π=21.98,8π=25.12,9π=28.26。经过读背、默记、默写、抽测等方式训练和强化,使学生达到烂熟于心,随口便答的境界,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要掌握简便竖式技巧。让学生掌握关于π的乘法竖式的书写技巧,无论横式中π在乘法的第一个因数位置,还是在第二个因数位置,书写乘法竖式时,π一律放在竖式的上面即第一个因数位置(根据乘法交换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甚至可以省略不写,直接将3.14记在心里,同时省略小数点,待到计算结束再根据横式中小数的位数点上小数点,得出结果。例如:3.14×2587或2587×3.14,竖式都写成:

314

×2587

2198

2512

1570

628

812318

学生先根据记忆的2-9π的值,直接写出7π=2198,8π=2512,5π=1570,2π=628,同时对准竖式的数位,做好加法,再根据横式中小数的位数从积的末尾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轻松的求出乘积,且准确率大大提高了。

第三要应用“最后算π值”的策略。在学习《圆柱和圆锥》中,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时,无外乎分步式和综合式两种形式。采用分步式计算时,教学生前几步结果都用“Xπ”表示,而不急于算出结果,待到最后一步时,再用上面的竖式速算出结果,比较简便易行。

例如:西师版小学数学第12册第32页例2:一个圆柱形油桶高6分米,底面直径4分米。做这个油桶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教材采用分步式,先求侧面积:3.14×4×6=75.36(平方分米),再求底面积:3.14×(4/2)2×2=25.12(平方分米),最后求表面积:75.36+25.12=100.48(平方分米)。这样要计算两次乘法,一次加法,比较繁琐,难度较高,容易出错。改进后的过程如下:先求侧面积:3.14×4×6=24π(平方分米),再求底面积:3.14×(4/2)2×2=8π(平方分米),最后求表面积:24π+8π=32π=100.48(平方分米)。前面两步结果基本上用口算就行,最后一步再用乘法速算出结果,这样减少了计算频率,降低了计算难度,简便易行,准确率大大提高。

采用综合式该法优点更为明显,根据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a×b×c=a(×b×c),以及乘法分配律:a×b+a×c=a×(b+c),先采用简便方法计算,最后再求出“Xπ”的值。如上题综合式如下:

3.14×4×6+3.14×(4/2)2×2

=3.14×24+3.14×8

=3.14×(24+8)

=3.14×32

=100.48(平方分米)

又如,以上教材第40页例2,一堆煤近似圆锥体,底面周长18.84米,高1.8米,准备用载重5吨的车来运。一次运走这堆煤,需要多少辆车?(1立方米煤重1.4吨)。教材采用三步分步式计算,共有四次乘法、两次除法计算,麻烦不说,准确率可想而知。在学生获取题目信息,理解题意,明确解题步骤的基础上,采用综合式计算较为简便,且π以外的乘除法都先计算(在只有乘除法的算式中这样计算是符合运算规律的),最后再求关于π的值,学生都会做得心应手:

3.14×(18.84÷3.14÷2)2×1.8×(1/3)×1.4÷5

=3.14×(9×0.6×1.4÷5)

=3.14×1.512

=4.74768

≈5(辆)(这里采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强化,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学习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明显增强,计算准确率大大提高,使这部分内容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数学教学论文(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